主頁
為何得閒去飲茶
我們的故事
公開活動
企業活動
媒體
飲茶故事
坐言起行
中文
English
媒體
Bastille
[Bastille]一盅兩件 回味舊式茶樓好風光
2014年09月07日.星期日
廣東人喜歡假日與家人上茶樓歎「一盅兩件」,新式茶樓/酒樓管理夠系統化,但很多人卻鍾情到舊式茶樓飲茶。新著《得閒去飲茶》分為「人物篇」及「酒樓篇」,前半部敍述行業奮鬥故事,後半部介紹幾家本地特色酒樓,更穿插不少有趣酒樓典故,讓讀者回味昔日舊式酒樓興盛時期的光景。
星島日報
[星島日報]飲茶話舊情
2014年09月04日.星期四
新著《得閒去飲茶》分為人物篇及酒樓篇,前半部分敘述行業奮鬥故事,後半部分介紹幾家本地特色酒樓,更穿插不少有趣酒樓典故,讓讀者回味昔日舊式酒樓興盛時期光景。
蘋果日報
專登搭枱 摸耳叫普洱
2014年08月24日.星期日
到茶樓嘆茶最不喜搭枱,陌生茶客雙箸穿插,高聲閒聊,口沫橫飛,品茗雅興全消。任職律師的李嘉雯(Carmen)卻刻意安排陌生人聚首一桌,她和丈夫杜國倫(Alan)抓住推出著作《得閒去飲茶》的契機,發起同名組織,鼓勵他人捐款予中小型社福機構,並與受助人一起飲茶,同時把獨特的茶樓老文化傳承下去。
信報
[信報-優雅生活]得閒去飲茶,飲茶做善事
2014年08月01日.星期五
《得閒去飲茶》不只是一本書,也是李嘉雯和丈夫Alan正在推動的一項慈善活動的名稱。他們為資源困乏的小型慈善團體找來資助者,安排資助者和團體會面,並一起飲茶,一方面讓資助者親身支持弱勢社群,二來希望資助人士不單用金錢資助,而是利用自已的專長助人。
Metro pop
[Metro pop]得閒去飲茶——老茶樓、消失的點心車與那一口清茶
2014年07月24日.星期四
那存在於每個香港人生活中的[飲茶儀式],那記憶中的老茶樓,那些封存在清茶與點心中的情誼......
Solution on Wheels
Solution on Wheels採訪《得閒去飲茶》李嘉雯
2014年07月21日.星期一
明報讀書網
[明報讀書網]——《得閒去飲茶》重回酒樓興盛時
2014年07月18日.星期五
港式酒樓歷經風霜,見證香港變遷,養活了無數個家庭,包括本書作者李嘉雯。她在書中細說在五十年代做「點心妹」出身的媽媽,如何養活一家八口,亦寫下業內人士關於酒樓的二三事。
Apple Daily
[Apple Daily]《得閒去飲茶》
2014年07月16日.星期三
《得閒去飲茶》作者的父母都是點心師傅,從小在茶樓打滾的她寫盡香江茶樓故事,既有業界人物訪問,又有老茶樓介紹。書中更有拉頁,以繪圖形式介紹點心食譜。當中,一系列茶樓典故最爲有趣,不說不知,原來茶樓有一個叫「班地喱」的崗位,名字譯自「pantry」,負責管理出菜次序和配上醬料。又原來,從前的點心阿姐挂著點心盤叫賣被稱爲「賀壽」,男師傅直接把大盤蒸好的點心叫賣則喚作「摣大巴」。絕對是一本茶樓全書。
大公報
[大公報]——茶樓裡的香港精神
2014年07月14日.星期一
李嘉雯藉這本書記錄媽媽和其他酒樓從業員的奮鬥故事。
文匯報
[文匯報]——書介:得閒去飲茶
2014年07月03日.星期四
飲茶,每日「一盅兩件,睇報紙」,是香港人地道的文化。從早期的茶社茶寮,到現在的各式酒樓,點心行業陪伴着香港人一代代地成長:也許你光顧過某家酒樓,也許親友就在那裡工作。今時今日,儘管再難聽到點心阿姐叫賣點心的聲音,像「賀壽」、「楂大巴」的場景也不多見,甚至有些經典點心亦漸漸失傳,但飲茶的習慣卻如同影子般,揮之不去。這是有關飲茶的香港故事,也是你我的集體回憶。
«
1
2
3
»
坐言起行
想與我們「得閒去飲茶」?
名稱 *
電郵地址 *
聯絡電話 *
Facebook名稱
職業
居住區分
你住在哪個區分
中環區
灣仔區
東區區
南區區
油尖旺區
深水埗區
九龍城區
觀塘區
葵青區
荃灣區
屯門區
元朗區
北區
大埔區
沙田區
西貢區
離島區
溝通語言 *
(可以選擇多過一項)
廣東話
普通話
英文
其他
感興趣的領域 *
(可以選擇多過一項)
參加活動
電腦
活動籌備
宣傳
教學/培訓
有關酒樓點心的分享
其他
工作時間 *
(可以選擇多過一項)
周一至周五
在家完成義務工作
周六,日及公眾假期
彈性時間
其他
請問你是如何認識得閒去飲茶?
使用個人數據進行直接營銷的通知
閣下的個人資料(姓名,電話及電郵地址)將用於我們獨自或聯同其他機構舉辦的宣傳及通訊活動,包括但不限於講座、探訪及訓練活動等。
我同意
我不同意
#Thank you for registration! We will contact you as soon as possible.
提交
清除表格
關閉表格
捐款表格
名稱 *
中文姓名如適用
電郵地址 *
聯絡電話 *
您希望如何收到免稅捐贈收據(HK$100或以上) *
通過電子郵件
通過郵寄
不需要
捐款金額 *
使用個人數據進行直接營銷的通知
閣下的個人資料(姓名,電話及電郵地址)將用於我們獨自或聯同其他機構舉辦的宣傳及通訊活動,包括但不限於講座、探訪及訓練活動等。
我同意
我不同意
#Thank you for donation!
提交
清除表格
關閉表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