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合創辦人李嘉雯律師(Carmen),父母親曾是點心師傅,自小與飲茶結下不解之緣,有一種不能言喻及無可替代的深厚感情。她媽媽生於五十年代的香港,十三歲便輟學到酒樓當「點心妹」,後來嫁給「蝦餃師傅」,含辛茹苦養大四子一女,「點心妹」也慢慢變成「腸粉姨姨」。李嘉雯想給媽媽寫本回憶錄,但寫着寫着,不由自主從一個人寫到一個行業,於是四出尋訪多名酒樓從業員,以酒樓業大小角色的奮鬥故事,寫了《得閒去飲茶》一書(三聯書店出版),譜寫她們獅子山下奮鬥、堅毅、互助互愛的精神,並榮獲首屆香港金閱獎。
書本製作期間,Carmen深深感受到香港人的人∙情∙味——接受訪問的每一位都沒有任何前設條件,沒有任何回報,只緣於不同的愛,願意仗義幫忙:愛工作、愛家人、愛朋友、愛香港。當她跟丈夫杜國倫(Alan)分享製作點滴時,大家都覺得這份大家常掛口中的香港人獅子山精神,其實正正就是香港人的基因,很值得發揚及傳承下去。Carmen決定把書的收益撥捐慈善用途的同時,Alan也不斷構思怎樣可以把書中所表述的精神實踐到香港社區。
2008年起,Carmen和Alan擔任「社聯–滙豐社會企業商務中心」商界義工(social angel),運用各自的法律及商界經驗知識,給不同慈善機構及社企提供協助。從中,我們發現香港70%的慈善機構都是中小甚至是微型,她們都有共通點,就是服務扎根社區,機構負責人都是活出香港人獅子山下奮鬥、堅毅、互助互愛的精神,默默耕耘地爲她們社區及她們所關心的社會議題奉獻。可惜她們往往因知名度低而乏人問津,所以未能獲得社會資源來支持她們更有效服務社區及不同弱勢社群。
「茶樓向來是個促成好事發生的地方——有人約在茶樓相親,有人吃着點心談生意,為甚麼不可以邊飲茶邊做善事?」
「飲茶涉及的每個元素都有根有據:筷子由兩根竹子組成,寓意完成一件事必須靠通力合作;點心一籠四件,人人有份,這是中國的分享文化。所有飲茶的禮儀、習俗都折射出中國人的處事哲學。」
我們決意把《得閒去飲茶》的精神實踐到香港社區。以飲茶、關愛、傳承為理念,把植根香港人的飲茶點心及互助關愛文化連結,並加上社會意義。「得閒去飲茶」社會企業遂利用社交網絡及銷售推廣,充當紅娘,召集公眾、企業、學生(愛心茶客)透過探訪、交流及飲茶吃點心作平台,認識本地資源缺乏的中小型慈善機構及社企,了解受惠機構的社區工作及其相關議題。「得閒去飲茶」的活動特色是加入了飲食文化元素, 以角色轉換的方法( 亦受亦予 GIVE AND TAKE) ,締造機會讓受惠者能在活動上擔當主角,展現她們的個人專長,增加她們的社會認同感及自信心。活動同時亦鼓勵參與者(愛心茶客)去幫助有需要的機構,如義工、物資捐贈、捐款等,藉此擴大該受惠機構的社會資源,讓其得以繼續服務社會的機會。 參加者同時能感受幫人助己的開心獨特行善體驗 ,促進社會共融。